回首各個階段皆是養分,種下的不只咖啡還有生命熱情
文/陳渝勳
湘農莊稼咖啡 潘美惠
555 南投縣魚池鄉香茶巷 27-30 號
0919 070 633
週五-週日 09:00-18:00
「我在埔里待到國中,那時候就一直想出去,死都不想回來了。」問起美惠的小時候,她這麼起頭。
離家千萬里的旅程,卻因一個田園夢落葉歸根
國中畢業後就到台中讀書的美惠,因著緣分一路遠行到了日本,一個人唸書工作打拼生活,似乎年輕的時候,有著一雙管不住的翅膀,只想離家越來越遠。
後來被公司調回台灣工作,並在電子產業結識了先生。因為先生的一個田園夢,兩人開始四處尋覓退休後宜居的地點,彰化、台中到處找到處看,美惠這才想起自己的老家南投,雖然回來時已經連埔里的路都不認得,但先生一看到鹿篙的地點就很喜歡,美惠雖然心裡覺得太安靜荒涼,卻也放寬了心順應著接納。
假日農夫的生活,從不適應到游刃有餘
美惠坦言,初期她對於田園生活沒有任何期待,單純想配合先生的步調加減幫忙,但先生為了讓美惠一同參與,便讓美惠決定種什麼主要作物。
「我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就是咖啡。」美惠說,國小的時候因為姑丈是美國人,家裡常常有進口咖啡可以喝,對於兒時的她而言,那個家中飄散著煮咖啡的香氣、大人間分享咖啡談天的時刻,愜意的生活情調深深烙印在她的腦海中。
在外商工作的時期,時常需要和國外客戶開會,長期日夜顛倒的時差狀態,咖啡變成美惠每日不可缺少的提神飲料。「但那時候不懂喝,都像牛飲一樣。」直到長期勞累身體出了狀況,喝了手會抖、晚上也睡不著覺,被醫生告誡不要再喝咖啡了。美惠說起那一段:「還是經不起咖啡的誘惑啊,一邊調養身體還是想喝。」
「那就自己種好咖啡吧!」美惠想,自己種自己做,總是夠安心了吧。從 20、30 棵咖啡苗種起,當時夫妻倆都還沒退休,以假日農夫的狀態慢慢摸索,而這段時間的美惠也投入餐飲的工作,在咖啡廳中學習沖煮等咖啡技巧,為未來的莊園規劃做準備。
踏入湘農的百果園,一草一木編織而成的夢想園地
步行到咖啡店面的後方,狹長形狀的園區約有兩百公尺,光咖啡品種就有 4-5 種之多。從鹿篙常見的鐵比卡、SL34,還有波旁品系與藝妓。「有很多品種我也可以做很多不同的實驗,什麼果子要採怎樣的熟度、對應適合哪一種處理法,其實很好玩。」美惠這麼說。
除了咖啡外,園區內錯落著各種果樹,從香蕉、仙桃、柑橘、檸檬、芭樂,甚至還有栗子樹和橄欖,串連起的樹蔭連綿,為底下的咖啡製造了良好的半遮蔭。「這個黃波旁比較偏甜,等下可以用這個做西西里檸檬咖啡給你們喝。」美惠順手採了種在咖啡旁的黃檸檬。儘管多樣的品種在管理上有一定的困難,但也因應著自然生態的條件,慢慢地讓物種間相互地照料彼此。
「沒有什麼特別的設定、也沒有什麼遠大的夢想。」美惠在採訪時總這麼說,但望著她站在與先生胼手打造的小小園地裡,每株一草一木都是她的選擇,與心中最喜愛的咖啡一起,編織成那一份理想與踏實的樣貌,這就是生活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