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後製的各項變因,帶來不同的風味呈現
咖啡從果實採下來到乾燥至含水率9-12%之過程稱為後製,看似簡單的製程,實則含有許多化學變化,果實的成熟度影響其甜份,甜份進階影響發酵時程的長短,環境溫度的不同培育出適合的酵母菌,含氧量高或厭氧環境培養不同優勢菌種,乾燥過程的溫度時間亦會影響口感,後製過程的種種變因皆會影響最後的成果,也因為其多變才顯得咖啡有趣。
產地環境與氣侯,影響後製的挑選
過去市面上較常見的三大傳統處理法,包含日曬、蜜處理、水洗等,會出現不同的處理方式是因為環境不同,若產區較少水源,那他們就會以日曬及蜜處理作為大宗,若屬於雨水充沛產區,由於濕度較高,水源充足,就會以穩定度高的水洗豆作為基礎,而台灣屬高溫多濕的環境,因此台灣早期是以水洗處理法為主。
\日曬/蜜處理/水洗說明/
1. 日曬(Natural):
國外稱為Natural,意味著不加工,也就是果實採下來後,帶著果皮果膠果肉一同乾燥,直到含水率降至9-12%,其風味較豐富,口感醇厚。
2. 蜜處理(Honey Process):
果實採下來之後,果皮脫掉,保留果膠層進行乾燥,原本乳白膠質狀的果膠會因為氧化作用漸漸成為咖啡色,因為在製作的過程黏黏的很像蜂蜜,因此我們稱它為蜜處理。
而蜜處理會因其氧化程度不同,顏色也會各異,分別有:白、黃、紅、黑蜜,風味較有層次,但過程反覆黏膩,因此較少農民製作此製程。
3. 水洗(Washed):
果實採下來,果皮脫掉,果膠層透過發酵之後會脫膠,我們再進行水洗並乾燥,這樣的製程,我們稱之為水洗,其乾淨度較高,穩定度也高;其需要有穩定水源在山區的農民,因此很適合水源充足的台灣。
三大處理法帶來的風味差異
以中淺陪的咖啡為基礎,三種處理方式會帶來不同的風味調型:
日曬豆:會以熱帶水果為主要調型,像是百香果、芒果、波羅蜜等
蜜處理:是蜜餞調型,比起新鮮水果的酸,他比較沉也圓潤,更帶有果膠甜感。
水洗:部分較容易出現柑橘檸檬調型的果酸,乾淨度亦是特色之一。
如何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咖啡風味呢?
每款豆子的製作,都會依應眾多變因而各異,好比:品種、後製、烘焙或是萃取,都會影響風味。因此如果找到自己心中首選的風味,可以先依照過往的品飲經驗來做選擇,像是平常喝的咖啡,是便利商店的美式還是耶加雪菲呢?
如果按照酸度的喜好來選擇焙度,若喜歡酸度可以往中淺焙做選擇,若喜歡巧克力帶有點微苦的調型可以選擇中深焙。
如果依照後製法來選擇,若喜歡乾淨甘醇風味,可以選擇水洗,若喜歡風味豐富多變,可以選擇日曬或蜜處理。從本身的品飲習慣,找出適合自己的的風味,慢慢探索,就會發現咖啡的樂無窮。